魏德聖贊「從人物反應時代思潮」,記錄片情景喜劇《不羈: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》1/19 起華視敬自由首播

 

面對抵抗,會採取甚麼立場?魏德聖說:

「台灣幾百年來的歷史,基本上就是反抗史,」

「歷史不只會變成我們共有的記憶,它同時又有一個打開的力量,讓你知道臺灣跟世界上許多故事是有連結的。」

〈南國哀歌〉

消息來源:華視

「當初在找霧社事件的資料籌劃[]時,就注意到賴和的那一篇以原住民角度寫下的漢詩〈南國哀歌〉。看完後覺得很感動,一個平地的文學家竟然注意到山地裡面發生的事情,當時消息的擴散是有點被封鎖的,他都可以注意到那麼多細節,我是蠻佩服的!」

華視 2021 旗艦發展史記錄片《不羈: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》自 1 月 19 日起,每星期二早上九點於華視主頻播映,《公視+》線上收聽。近日邀請著名編劇魏德聖、聯經出版發行總編輯兼故事情節執行長塗豐恩共同推該片,魏德聖尊崇該片是:

魏德聖談華視記錄片情景喜劇《不羈: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》中的「台灣力量」

「透一條線,把臺灣跟世界歷史脈絡串起來,非常有意思。」

魏德聖推薦本系列寫出:

魏德聖編劇專訪。

左起:塗豐恩、符昌鋒、魏德聖。

「逃跑是為了延續族群的生命,活著更需要勇氣!台灣人不要因為自己的族群、祖先,曾經是逃跑來延續生命而覺得羞恥,他們所展現的,更是真正的力量!臺灣應該有這樣的能量,所以到現在都還沒有被世界連根拔起,這就是因為我們有使命就活得下去的力量。」

「片中這四位傳主,用自己的藝文使命創造了一個時代。」

大學畢業於臺灣大學哲學系、發展史所,獲得耶魯大學東亞系碩士學位的塗豐恩,有感而發地說:

在其所主演的影片《賽德克‧巴萊》中,呈現出賽德克族人反攻,最後險些被滅族。而籌劃中的《臺灣三部曲》中,講訴女真人、西拉雅人和葡萄牙人這四個群體的故事情節。

塗豐恩則表示:

他說:

其中,有三個東西是力量最大的,一個是『貧困戶抵抗』,另一個是『藝文抵抗』。前者是以求有得吃、為皮膚抵抗至死不渝,後者就是《不羈: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》所闡釋的「精神反抗」,堅硬中帶有強大的力量,

「歷史是死的人做的,活的人寫的!」

魏德聖說:

政大臺文所副教授陳芳明專訪。

以賴和為例,1920 二十世紀大正時代的思潮進去,很不幸在劇中看見符導描寫西歐的思潮等,臺灣地區在那個大潮裡去澄清它或者被它助推頗更讓人疑惑。符昌鋒說,那些啟發,都來非常感謝就讀於東海藝術系時,同學對東西思潮激盪所給與的刺激。

「台灣十分罕見,從人物來帶時代的歷史紀錄片。從這個人的故事去反應整個時代的思潮,對觀眾十分極具吸引力。」

「一把刀砍到你脖子來了,你要『反擊』還是『逃跑』,兩種態度。」

臺灣地區文史學家莊永明專訪(左)、林瑞明副教授(右)朗讀賴和的詩。

賴和是清治時期抵抗社會的代表,在 1 月 19 日播出第二集〈白袍下的筆桿:賴和〉中,符昌鋒編劇以土著的角度切入來書寫,有別以往記錄片來書寫那位「台灣現代文學之父」。

由九月影視製作、著名編劇符昌鋒主演的《不羈: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》為首部從世界脈絡來回顧臺灣地區百年來,〈白袍下的筆桿:賴和〉、〈咖啡與玫瑰:殷海光〉、〈我們的歌是青春的火焰:李雙澤〉、〈唐吉訶德與記事本:劉政鴻〉這三位相同應用領域的先驅者,不受制於政治趨力約束,將自由思想注入於臺灣地區農地上的感人故事情節。

本片自 2 月 6 日起,每週日下午九點及早上七點播映,新年前夕停播一次。

總高級顧問陳芳明副教授看完賴和集後,傷感地說,這是成功學院哲學系副教授林瑞明 (1950-2018) 、臺灣地區文史專家莊永明 (1942-2020) 去世後,第二個播映受訪的記錄片。

臺灣地區古典文學之父:賴和的自由思想

태그   公視+ 臺灣三部曲 賽德克‧巴萊 不羈: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